民的成语(共266个)
愚弄人民
成语解释:欺骗捉弄老百姓。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愚民政策
成语解释:愚民:使人民愚昧。
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成语出处: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解民倒悬
成语解释: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视民如伤
成语解释: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关心民瘼
成语解释:瘼:疾,疾苦。
关心群众的疾苦。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荼毒生民
成语解释:荼毒:毒害,残害。
指残害人民。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为民父母
成语解释: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
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官逼民变
成语解释:逼:逼迫。
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生事扰民
成语解释:生事:惹起事端。
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成语出处: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出榜安民
成语解释:榜:官府告示。
张贴告示,安抚百姓。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取信于民
成语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救民于水火
成语解释: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民康物阜
成语解释: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成语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残民以逞
成语解释: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
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民安物阜
成语解释:阜:多。
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成语出处:明・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