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成语(共266个)
民穷财尽
成语解释: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民生凋敝
成语解释: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
形容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国泰民安
成语解释:泰:太平。
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安民告示
成语解释:安:安定;告示:布告。
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成语出处: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与民同乐
成语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民和年丰
成语解释: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爱民如子
成语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保国安民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广土众民
成语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祸国殃民
成语解释: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
危害国家;残害人民。成语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民膏民脂
成语解释:膏、脂:油脂。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成语出处:宋・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为民请命
成语解释:请命:请示保全生命。
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成语解释: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元元之民
成语解释: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蚩蚩者民
成语解释:蚩蚩:无知的样子。
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