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成语(共266个)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成语解释:日:太阳。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敬授民时
成语解释:见“敬授人时”。
成语出处: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民生涂炭
成语解释:涂:泥沼;炭:炭火。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成语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化民成俗
成语解释: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涂炭生民
成语解释:涂炭:烂泥和炭火。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登拜》:“狂秦暴虐,涂炭生民。”
使民以时
成语解释:时:农时。
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人民城郭
成语解释:城郭:城墙。
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成语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与民更始
成语解释: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不羁之民
成语解释:羁:束缚;民:百姓。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升斗小民
成语解释: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与民除害
成语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强奸民意
成语解释: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视民如子
成语解释: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削职为民
成语解释: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体察民情
成语解释:体察:考查,观察。
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