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成语(共266个)
劳民伤财
成语解释: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
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成语出处:《元史・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小国寡民
成语解释:国家小,人民少。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家给民足
成语解释: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食为民天
成语解释: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黎民百姓
成语解释:指普通老百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生民涂炭
成语解释: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六十一回:“今国君无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无不思叛,正天之欲绝殷商也。”
国计民生
成语解释: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民安国泰
成语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残民害物
成语解释:残:伤害。
摧残百姓,损害财物。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民怨沸腾
成语解释: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为民除害
成语解释: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忧国忧民
成语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忧国爱民
成语解释: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伐罪吊民
成语解释:伐:讨伐。
吊:慰问。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民淳俗厚
成语解释:民风质朴敦厚。
成语出处: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必张氏之化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