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成语(共443个)
为虎作伥
成语解释: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成语出处: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为虎傅翼
成语解释:傅:通“附”;翼:翅膀。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成语出处:《逸周书・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虎口拔牙
成语解释: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成语出处:元・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如狼似虎
成语解释: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成语出处:《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虎荡羊群
成语解释: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饿虎饥鹰
成语解释:比喻凶残贪婪。
成语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鲁鱼帝虎
成语解释:指文字传抄错误。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照猫画虎
成语解释: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春冰虎尾
成语解释: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云龙风虎
成语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成语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成语解释: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放虎归山
成语解释:归:返回。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降龙伏虎
成语解释: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养虎遗患
成语解释:遗;留下;患:祸患。
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留患。”。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羊质虎皮
成语解释:质:本性。
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成语出处: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