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虎的成语

虎的成语(共443个)

  • 龙蟠

    lóng pán hǔ jù

    成语解释: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成语出处: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龙腾

    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语解释:腾、跃:跳起;跳跃。
    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成语出处: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龙潭

    lóng tán hǔ xué

    成语解释: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
    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 龙吟

    lóng yīn hǔ xiào

    成语解释: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
    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

    成语出处: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 龙争

    lóng zhēng hǔ dòu

    成语解释: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 藏龙卧

    cáng lóng wò hǔ

    成语解释: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
    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成语出处: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背熊腰

    hǔ bèi xióng yāo

    成语解释: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 人中龙

    rén zhōng lóng hǔ

    成语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成语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 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成语解释: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尾春冰

    hǔ wěi chūn bīng

    成语解释: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龙行

    lóng xíng hǔ bù

    成语解释: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 步龙行

    hǔ bù lóng xíng

    成语解释: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握蛇骑

    wò shé qí hǔ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极其险恶。

    成语出处:《魏书・彭城王传》:“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 啸风生

    hǔ xiào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啸:长鸣。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成语出处:《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 除狼得

    chú láng dé hǔ

    成语解释: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成语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