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人耳目的意思解释
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掩人耳目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掩人耳目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掩人耳目例子
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掩人耳目正音
“人”,读作“rén”,不能读作“yín”。
掩人耳目辨形
“掩”,不能写作“奄”。
掩人耳目歇后语
趁着刮风扬灰 —— 掩人耳目
掩人耳目谜语
1. 阻塞视听 (谜底:掩人耳目)
2. 大漠风沙 (谜底:掩人耳目)
掩人耳目详细解释
掩人耳目释义
遮蔽别人的耳目。比喻用假象欺骗、蒙蔽他人。语本《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掩人耳目典源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近闻有贼臣高俅、杨戬,乃市井无籍小人,一旦遭遇圣恩,巧进佞谀,簧蛊圣听,轻屑万乘之尊严,下游民间之坊市,宿于[1],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注解
[1]娼馆:妓院。
掩人耳目典故
“掩人耳目”的典源本于《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大宋宣和遗事》主要叙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亨集〉里有一段记载:宋徽宗眼见国势渐衰,又有臣子上奏国家将有刀兵之危,因而十分忧愁。陪侍在旁的平章高俅、御史杨戬,见徽宗闷闷不乐,就建议徽宗要及时行乐。于是他们带徽宗微服出游,到了金环巷,与名妓李师师喝酒作乐。这件事传到谏臣曹辅耳中,随即进表直谏徽宗不该被奸臣蛊惑,贵为天子竟到市井民间游玩,宠幸娼妓,睡在娼馆里。这种行事举动,想要遮蔽他人的耳目,实在不可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史官也记在史书上,到时可是贻笑万代,不可以不谨慎啊!后来“掩人耳目”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用假象欺骗、蒙蔽他人。如《镜花缘》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掩人耳目书证
- 01.《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下游民间之坊市,宿于娼馆,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源)
- 02.《西游记》第一六回:“就是山前山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 03.《聊斋志异・卷四・念秧》:“适局中我赢得如干数,可相抵;此当取偿许君者,今请易之:便令许偿佟,君偿我。弗过暂掩人耳目,过此仍以相还。”
- 04.《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但展转踌躇,终是杀之无名,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
- 05.《镜花缘》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这不过是掩人耳目;就是别人看了方子,也是药对脉案的;但是服了对案的药,他如何得死;所以掩了人耳目之后,就不要给他吃了。我每天另外给你们两个方子,分两家药店去撮,回来和在一起给他吃。”
掩人耳目用法
语义比喻用假象欺骗、蒙蔽他人。
类别用在“欺瞒蒙骗”的表述上。
例句
①你这种掩人耳目的把戏,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
②他乔装打扮,掩人耳目,还是逃避不了仇家的追杀。
③他眼见事迹败漏,已经无法掩人耳目,只好俯首认罪。
④人蛇集团藉著渔船以掩人耳目,干的是偷渡人口的勾当。
⑤监守自盗的警卫用苦肉计掩人耳目,没想到警方一眼就看出破绽。
掩人耳目翻译
- 英语 deceive the public(hood wink people)
- 日语 人の耳目をおおう
- 法语 éviter d'attirer l'attention(donner le change à qn.)
- 德语 den anderen Ohren und Augen zuhalten wollen
- 俄语 скрывáть от людей(втереть очки)
“掩人耳目”的单字解释
- 【掩】yǎn掩yǎn遮蔽,遮盖: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关,合:掩闭。掩门。掩卷。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掩了手。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
- 【人】rén人rén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己我笔画数…
- 【耳】ěr耳ěr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坕)。耳垂。耳鬓厮磨(m?)。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听说:耳…
- 【目】mù目mù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想要达到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