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中间的成语(共509个)
口口声声
成语解释: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
成语出处: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心服口服
成语解释: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百口莫辩
成语解释:莫:不能;辩:辩白。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成语出处: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虎口余生
成语解释: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成语出处:唐・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出口成章
成语解释:章:篇章。
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守口如瓶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哑口无言
成语解释: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空口说白话
成语解释: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成语出处:《旧唐书・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万口一谈
成语解释: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元《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交口称赞
成语解释:交口:众口一辞。
异口同声地称赞。成语出处:《元史・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缄口不言
成语解释:缄:封闭;言:说话。
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成语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拙口钝腮
成语解释: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一口同声
成语解释:犹一口同音。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直口无言
成语解释:犹言哑口无言。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