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509个)

  • 难分

    bǎi kǒu nán fēn

    成语解释: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 否认

    shǐ kǒu fǒu rèn

    成语解释: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 唇焦

    chún jiāo kǒu zào

    成语解释:焦:干。
    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成语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一辞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 牙白

    yá bái kǒu qī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清楚。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 心直

    xīn zhí kǒu kuài

    成语解释: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无心

    yǒu kǒu wú xīn

    成语解释: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成语出处:明・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 结舌

    jiā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 心拙

    xīn zhuō kǒu bèn

    成语解释: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 拙舌

    bèn kǒu zhuō shé

    成语解释: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成语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 逃生

    hǔ kǒu táo shēng

    成语解释: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 蜂针

    shé kǒu fēng zhēn

    成语解释: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 里生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成语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 里吐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成语出处:《元曲选・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异:不同。
    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