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509个)

  • 浪尖

    fēng kǒu làng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成语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难分

    yǒu kǒu nán fēn

    成语解释:分:分辩。
    有嘴难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动不动棍棒临身。直着我有口难分,进退无门。”

  • 难言

    yǒu kǒu nán yán

    成语解释:言:说。
    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 逆耳

    kǔ kǒu nì ěr

    成语解释: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
    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
    形容真诚的规劝。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祸从

    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语解释:灾祸从讲话中引出。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病从

    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又作“病由口入”。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宁为鸡,无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 , wú wéi niú hòu

    成语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 宁为鸡,毋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 , wú wéi niú hòu

    成语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成语出处: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相传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成语解释: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 一声

    yī kǒu yī shēng

    成语解释:犹口口声声。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 轻舌

    qīng kǒu qīng shé

    成语解释:见“轻嘴薄舌”。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不理他便罢,不要十分轻口轻舌的冲撞他。”

  • 羞脚

    xiū kǒu xiū jiǎo

    成语解释:羞:难为情。
    口和脚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谈举止不大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

  • 嗷嗷

    chán kǒu áo áo

    成语解释:谗:说别人坏话;嗷嗷:七嘴八舌地诽谤。
    形容众人以谗言诋毁别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无罪无辜,谗口嗷嗷。”

  • 嚣嚣

    chán kǒu xiāo xiāo

    成语解释:谗:说别人坏话;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
    形容众人以谗言诋毁人。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 嗷嗷

    zhòng kǒu áo áo

    成语解释:嗷嗷:哀号声。
    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说什么贫不忧愁富不骄,赤紧的众口嗷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