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18个)

  • dà shū tè shū

    成语解释:书:写;记载 。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diào shū dài

    成语解释: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 破万卷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成语解释: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
    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抵万金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成语解释:比喻家信的珍贵。

    成语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

    wàn bān jiē xià pǐn , wéi yǒu dú shū gāo
  • 白面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成语解释: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
    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立地

    lì dì shū chú

    成语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元《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 立说

    zhù shū lì shuō

    成语解释:著:写作;撰述;立:建树;成就;说:学说。
    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也作“著书立言”。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 飘零

    piāo líng shū jiàn

    成语解释: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 一介

    yī jiè shū shēng

    成语解释:一介:一个。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琴棋

    qín qí shū huà

    成语解释: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 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成语解释: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牧羊记・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 世代

    shì dài shū xiāng

    成语解释: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 尽信不如无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成语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