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中间的成语(共218个)
坐拥书城
成语解释:见“坐拥百城”。
成语出处:孙百刚《郁达夫外传・风雨茅庐》:“达夫的书,我们一向知道是多的……但从前住的都是弄堂小房子,没有一间正式的书房,所以未窥全豹。经现在这么陈列一番,真是坐拥书城,洋洋大观了。”
曝书见竹
成语解释:谓睹物思人。
成语出处:清・浦起龙《通通释>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拥书百城
成语解释: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成语出处:《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郢书燕说
成语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丹书铁券
成语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燔书坑儒
成语解释:同“焚书坑儒”。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知书识礼
成语解释:有文化,懂礼貌。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丹书铁契
成语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读书种子
成语解释: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飞书走檄
成语解释:迅速地书写文件。
成语出处: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白面书郎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丹书白马
成语解释: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成语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牛角书生
成语解释: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知书达理
成语解释:知、达:懂得。
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知书明理
成语解释:有才学,懂礼仪。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