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中间的成语(共218个)
咄咄书空
成语解释:《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成语出处:《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学书学剑
成语解释: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殷浩书空
成语解释: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成语解释:见:显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成语解释:万:指很多。
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成语出处: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惟有读书高
成语解释:高:高尚。
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成语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成语解释:提:提说。
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成语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6章:“闲话休提,书归正传;看来袭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
成语解释:题:通“提”,提说。
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成语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书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成语解释: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读书三到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成语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借书留真
成语解释: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成语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读书三余
成语解释: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寝馈书中
成语解释:馈:吃饭。
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有脚书厨
成语解释: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成语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文弱书生
成语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
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