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在中间的成语(共163个)
- 心如刀割-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 牛刀小试- 成语解释:牛刀:宰牛的刀。 
 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成语出处: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 拔刀相助- 成语解释: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铅刀一割- 成语解释: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 成语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 单刀赴会- 成语解释: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 一刀两断- 成语解释: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操刀必割- 成语解释:操:持。 
 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成语出处:《六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 一刀两段- 成语解释: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 风刀霜剑- 成语解释: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剑树刀山-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 鼎镬刀锯-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 
 镬:大锅。
 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
 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 刀刀见血-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厉害。 - 成语出处: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见血,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 
- 真刀真枪- 成语解释: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 成语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 拿刀动杖- 成语解释:泛指动武。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 宝刀未老- 成语解释: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