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449个)

  • 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成语解释: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 不可

    bù kě míng zhuàng

    成语解释:名:说出;状:形容。
    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一钱

    bù míng yī qián

    成语解释: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思义

    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
    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人怕出猪怕壮

    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

    成语解释: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

  • 之下,其实难副

    shèng míng zhī xià , qí shí nán fù

    成语解释:盛:大;副:相称,符合。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成语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远扬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成语解释: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
    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成语出处:《宋书・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遐迩

    wén míng xiá ěr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 责实

    zhēng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徵:考察;责:求。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

    成语出处:《陈书・宣帝纪》:方欲杖兹舟楫,委成股肱,徵名责实,取宁多士。

  • 督实

    xún míng dū shí

    成语解释:循:依照;督:督责。
    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 功成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成语解释: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成语出处:墨翟《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功成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解释:功:功业。
    就:达到。
    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欺世

    dào míng qī shì

    成语解释: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 责实

    xún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 沽誉

    diào yù gū míng

    成语解释: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
    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