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蛇的成语

蛇的成语(共123个)

  • 蟠蚓结

    shé pán yǐn jié

    成语解释:蟠:回绕,屈曲;蚓:蚯蚓。
    比喻互相勾结。

    成语出处:明・宋濂《题司马公手帖后》:“当时是,章惇、蔡确、黄履,邢恕等蛇蟠蚓结,牢不可解。”

  • 盘鬼附

    shé pán guǐ fù

    成语解释:盘:通“蟠”,回绕,屈曲;附:依附。
    比喻互相勾结。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诗文论于肃愍是非》:“呜呼!自昔权奸将有所不利于忠勋之臣,则必内置腹心,外张羽翼,蛇盘鬼附,相与无间,而后得以逞焉。”

  • 豕分

    shǐ fēn shé duàn

    成语解释:比喻支离破碎。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后蜀・何光远《鉴诚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无足而飞

    téng shé wú zú ér fēi

    成语解释:比喻用心专一,必然成功。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塍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 容易遣

    hū shé róng yì qiǎn shé nán

    成语解释:把蛇引过来容易,但要把它赶走就困难了。比喻招小人来容易,而要把他打发走就困难了。

    成语出处: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第十三回:你将为常言俗语道:呼蛇容易遣蛇难。怕日久岁深,盘费重大。

  • 入筒中曲性在

    shé rù tǒng zhōng qū xìng zài

    成语解释:比喻本性难改。

    成语出处:《大智度论》卷九十二: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竹筒则直,出筒还曲。

  • 之珠,荆山之玉

    líng shé zhī zhū , jīng shān zhī yù

    成语解释: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汤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一着被咬,三年怕井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 , 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成语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 一著被咬,三年怕井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 , 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成语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 蝉蜕

    chán tuì shé jiě

    成语解释: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
    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 雀之报

    shé què zhī bào

    成语解释:报:报答。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 佛心

    fó xīn shé kǒu

    成语解释: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神牛鬼

    shé shén niú guǐ

    成语解释: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成语出处:清・李必恒《谒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韵作歌》:“楚俗纷纷竟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 头蝎尾

    shé tóu xiē wěi

    成语解释:指蛇蝎之毒。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 灰蚓线

    shé huī yǐn xiàn

    成语解释:蚓:蚯蚓。
    指蛇和蚯蚓爬行留下的痕迹。比喻有线索可循。

    成语出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词亦文之一体。昔人名作,亦有理脉可寻。所谓蛇灰蚓线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