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成语(共123个)
虚与委蛇
成语解释: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一龙一蛇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牛鬼蛇神
成语解释: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成语出处:唐・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斗折蛇行
成语解释: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
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龙头蛇尾
成语解释: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拨草寻蛇
成语解释: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膝语蛇行
成语解释: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龙鬼蛇神
成语解释:喻奇诡怪僻。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说・铁崖先生杨维桢》:“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
毒蛇猛兽
成语解释: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成语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佛口蛇心
成语解释: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
蛇蝎心肠
成语解释:蝎:一种毒虫。
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龙蛇混杂
成语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春蚓秋蛇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春蛇秋蚓
成语解释:见“春蚓秋蛇”。
成语出处:明・宋濂《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龙蛇飞舞
成语解释:见“龙蛇飞动”。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