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成语(共123个)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成语解释:虺:小蛇;弗:不;摧:消灭。
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成语出处:《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成语解释: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成语解释: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成语解释: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光景。”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成语解释: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蛇毛马角
成语解释:蛇生毛,马出角。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比喻有名无实者。
成语出处:章炳麟《王天论》:“国家者如机关木人,有作用而无自性,如蛇毛马角,有名言而非实存。”
壁间蛇影
成语解释: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蛇杯弓影
成语解释: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蛇螫断腕
成语解释:螫:蜂、蝎等刺人。
比喻小害能坏大事。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向言下》:“蛇螫断腕,蛇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地头蛇
成语解释: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不辨龙蛇
成语解释:辨:辨别,明察。
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成语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引蛇出洞
成语解释: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成语出处: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
杯影蛇弓
成语解释:同“杯弓蛇影”。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笔底龙蛇
成语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封豨修蛇
成语解释:见“封豕长蛇”。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