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舞的成语

舞的成语(共139个)

  • 长袖善

    cháng xiù shàn wǔ

    成语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 项庄剑,意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yì zài pèi gōng

    成语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成语解释: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成语出处:元・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 群魔乱

    qún mó luàn wǔ

    成语解释:成群的魔鬼乱蹦乱跳。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成语出处: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为了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 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解释:蹈:跳动。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闻鸡起

    wén jī qǐ wǔ

    成语解释: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太平

    gē wǔ tài píng

    成语解释: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指粉饰太平。

    成语出处:《南齐书・陈显达传》:“须享尘一静,西迎大驾,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 喜跃抃

    xǐ yuè biàn wǔ

    成语解释:抃:鼓掌。
    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 文弄墨

    wǔ wén nòng mò

    成语解释:舞:弄;墨:文笔。
    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 徇私

    xùn sī wǔ bì

    成语解释: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 笔弄文

    wǔ bǐ nòng wén

    成语解释:犹舞文弄墨。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 能歌善

    néng gē shàn wǔ

    成语解释:擅长歌舞。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 翩翩起

    piān piān qǐ wǔ

    成语解释: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成语出处:唐・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 朝歌夜

    zhāo gē yè wǔ

    成语解释:朝:早晨;歌:唱歌;舞:跳舞。
    早晨唱歌,夜晚跳舞。形容沉迷于歌舞欢乐之中。

    成语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村歌社

    cūn gē shè wǔ

    成语解释:指民间歌舞。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