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舞的成语

舞的成语(共139个)

  • 闻鸡

    wén jī wǔ

    成语解释:同“闻鸡起舞”。宋 辛弃疾《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

  • 项庄剑,志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zhì zài pèi gō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歌楼

    gē lóu wǔ xiè

    成语解释: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成语出处: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 吹弹歌

    chuī tán gē wǔ

    成语解释: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 札手

    zhá shǒu wǔ jiǎo

    成语解释: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 沂水

    yí shuǐ wǔ yú

    成语解释: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 酣歌恒

    hān gē héng wǔ

    成语解释: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成语出处:《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 酣歌

    héng wǔ hān gē

    成语解释:恒舞:长时间地舞蹈;酣歌:沉湎于歌乐。
    长时间地舞蹈,尽情地欢歌。形容生活奢靡,不务正业。

    成语出处:《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官,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 弄法

    nòng fǎ wǔ wén

    成语解释: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
    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 抃风

    biàn fēng wǔ rùn

    成语解释:抃:鼓掌;润:雨水。
    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

    成语出处:《宋书・孔觊传》:“觊逊业之举,无闻于乡部;惰游之贬,有编于疲农。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凭附弥年。”

  • 文饰智

    wǔ wén shì zhì

    成语解释:谓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魏元忠传》:“贞观中,万年尉司马景舞文饰智,以邀干没,太宗弃之都市。”

  • 撞钟

    zhuàng zhōng wǔ nǚ

    成语解释:撞钟:奏乐;舞女:伴以美女跳舞。
    形容恣意行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疑》:“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毕戈驰骋,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也。”

  • 轻歌妙

    qīng gē miào wǔ

    成语解释: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 枪弄棒

    wǔ qiāng nòng bàng

    成语解释: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试看全伙里舞枪弄棒的书生,犹胜满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 扎手

    zhā shǒu wǔ jiǎo

    成语解释: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