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两的成语

两的成语(共297个)

  • 脚踏只船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成语解释:踏:踩。
    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

  • 悉称

    zhū liǎng xī chèn

    成语解释: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优劣相当(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据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成语出处:明・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 音问

    yīn wèn liǎng jué

    成语解释: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成语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 人财

    rén cái liǎng kōng

    成语解释:空:失去;没有。
    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 三长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成语解释: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势不

    shì bù liǎng cún

    成语解释:见“势不两立”。

    成语出处:《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 败俱伤

    liǎng bài jù shāng

    成语解释:败:失败。
    俱:全。
    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成语出处:宋・汪应辰《文定集・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 虎相争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成语解释: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

  • 左右

    zuǒ yòu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 三番

    sān fān liǎng cì

    成语解释:屡次,多次。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

  • 鼠斗穴

    liǎng shǔ dòu xué

    成语解释: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三三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成语解释: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卷:“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两相抵。”

  • liǎng qíng liǎng yuàn

    成语解释:指双方都愿意。

  • 没斤没

    méi jīn méi liǎng

    成语解释: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 分斤掰

    fēn jīn bāi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