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势不两存
shìliǎngcún

势不两存

拼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注音
ㄕˋ ㄅㄨˋ ㄌㄧㄤˇ ㄘㄨㄣˊ
情感
中性成语
繁体
勢不兩存
近义词
势不两立势不两全势不并立
反义词
亲密无间

势不两存的意思解释

见“势不两立”。

势不两存出处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势不两存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势不两存例子

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势不两存详细解释

势不两存释义

即“势不两立”。见“势不两立”条。

势不两存典故

此处所列为“势不两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七雄当中,以秦国最为强大,其余六国为了不被强秦所并,无不用尽计谋。纵横家苏秦提出了合纵政策,主张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之力,共同抵抗秦国。《战国策・楚策一》中记载了苏秦对楚威王的游说。首先,他极力称赞威王的贤能与楚国的地大物博。接著,话锋一转,讥刺威王的软弱。他分析楚国的情况,认为楚国的实力极为雄厚,若还必须侍奉秦国,那其余各国就更应理所当然的向秦称臣,到那个时侯,秦国就可以轻易的吞并各国了。再纵观天下局势,各个诸侯国中,秦国对楚国最为忌惮,楚国的气势若强盛,秦国就会相对的消弱,反之,楚弱则秦强,两股势力互为消长,绝不会同时并存。所以,苏秦建议威王应该联合邻近各国,把秦国孤立起来,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战国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战国时张仪为破楚、齐、燕、韩、赵、魏六国的联合,于是分别利诱六国与秦国亲善。当游说楚王时,他以秦、楚二强若欲相争而无法并存,则秦必采军事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为要胁,而欲迫使楚国改与秦国联合。其中也用到“势不两立”一语。后来“势不两立”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并存。

势不两存书证

  • 01.《韩非子・孤愤》: “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 02.《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

势不两存翻译

  1. 英语 at daggers drawn(completely incompatible)
  2. 俄语 противостоять друг другу

“势不两存”的单字解释

  • 】shì
    势(勢)shì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笔画数:8;部首:力;笔顺编号:…
  • 】bù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
  • 】liǎng
    两(兩)liǎng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 】cún
    存cún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伪存真。寄放:寄存。停聚:存水。怀有,怀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亡去取笔画数:6;部首:子;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