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 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 注音
- 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 情感
- 褒义成语
- 繁体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近义词
- 背水一战
更新:2025-10-30 06:36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北史·刘武传》:“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
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势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见“陷之死地而后生”条。《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