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的成语(共144个)
杳无信息
成语解释:同“杳无音信”。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十八出:“一从卢郎征西,杳无信息,不知彼中征战若何。”
屏声息气
成语解释: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屏气敛息
成语解释: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
屏气慑息
成语解释: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成语出处: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一息尚存
成语解释:还有一口气。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仰人鼻息
成语解释:仰:依赖;鼻息:呼吸。
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瞬息万变
成语解释: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
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成语出处: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鼻息如雷
成语解释:鼻息:鼾声。
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禽息鸟视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偃武息戈
成语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成语出处:《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无声无息
成语解释:息:音信;消息。
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1047・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息息相通
成语解释: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经久不息
成语解释:经:经过;息:停息。
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或欢呼声。成语出处:刘坚《草地晚餐》:“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息黥补劓
成语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掩旗息鼓
成语解释: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成语出处:《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