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的成语(共90个)
不修边幅
成语解释: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
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修齐治平
成语解释: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成语解释: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偃武修文
成语解释:偃:停止;修:致力于。
停止武备;提倡文教。成语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进德修业
成语解释:修业:推广、扩大功业。
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成语出处:《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
讲信修睦
成语解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心养性
成语解释: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修桥补路
成语解释: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半路修行
成语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成语出处:参见“半路出家”。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语解释: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修修补补
成语解释: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
成语出处: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些服务性行业,串街游乡,修修补补。”
文修武备
成语解释:文:指教化。
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
备:准备完毕。
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修旧利废
成语解释: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福慧双修
成语解释:指既有福,又聪明。
成语出处: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菩萨为行,福慧双修,智人得果,不忘其本。”
修短有命
成语解释:修:长;命:天命。
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天注定的。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