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的成语(共90个)
-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成语解释: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成语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 止谤莫如自修- 成语解释:止:停止,平息;谤:指责。 
 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止谤莫若自修- 成语解释:止:停止,平息;谤:指责。 
 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 簠簋不修- 成语解释:簠、簋:古代食器、祭器。 
 借指贪污。- 成语出处:唐・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车,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无所问,而今而后,义不相容。” 
- 修辞立诚- 成语解释: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 成语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修学务早- 成语解释:修学:研习学问;务:必须。 
 学习知识必须趁年少进行。-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勉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易失,故修学务早。” 
- 修辞立其诚-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成语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修饰边幅- 成语解释: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 
 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 重修旧好- 成语解释:恢复旧情,重归于好。 - 成语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五章:“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这就是一个最好的重修旧好的时机。” 
- 不修小节- 成语解释: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 成语出处:《晋书・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 不期修古- 成语解释:期:希望;修:遵循。 
 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成语出处: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修文地下- 成语解释:修文:修明文教。 
 指文人死亡。- 成语出处: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 茂林修竹- 成语解释: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经明行修- 成语解释: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