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动的成语

动的成语(共202个)

  • 蠢蠢欲

    chǔn chǔn yù dòng

    成语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
    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 娓娓

    wěi wěi dòng tīng

    成语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黄云鸿《福惠全书・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 按兵不

    àn bī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按:止住。
    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 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
    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不如一静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成语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成语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 牵一发而全身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干戈

    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 , 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

    成语解释: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
    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 惊心

    jīng xīng dòng pò

    成语解释: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天

    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惊:惊动;动:震撼。
    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山摇

    dì dòng shān yáo

    成语解释: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 静极思

    jìng jí sī dòng

    成语解释: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 静中思

    jìng zhōng sī dòng

    成语解释:静:平静,静止;动:变动。
    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一时忽然静中思动,因命牡丹、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去访百草仙子,不意适值外出。”

  • 待时而

    dài shí ér dòng

    成语解释: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 山摇地

    shān yáo dì dòng

    成语解释: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成语出处:《宋书・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 按甲不

    àn jiǎ bù dòng

    成语解释:甲:铠甲,古代战士的护身衣,引申为甲士,借指军队。
    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成语出处:《陈书・章昭达传》:宝应数挑战,昭达按甲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