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动的成语

动的成语(共202个)

  • 闻风而

    wén fēng ér dòng

    成语解释: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风行

    léi dòng fēng xíng

    成语解释: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成语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 静若处子,若脱兔

    jìng ruò chǔ zǐ , dòng ruò tuō tù

    成语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龙蛇飞

    lóng shé fēi dòng

    成语解释: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成语出处: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 震天

    zhèn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 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成语解释:干、戈:古代两种兵器。
    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相机而

    xiàng jī ér dòng

    成语解释: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

  • 相时而

    xiàng shí ér dòng

    成语解释:相时:看准时机。
    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 原封不

    yuán fē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封:封口。
    原意为原来贴好的封口一点也没变动。比喻一切照原样;丝毫没有变动。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小娘子道:‘日日与主翁来看炉,是原封不动的,不知何如?’”

  • 兵马未,粮草先行

    bīng mǎ wèi dòng , liáng cǎo xiān xíng

    成语解释: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兴师

    xīng shī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

    成语出处:《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楚楚

    chǔ chǔ dòng rén

    成语解释: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成语出处:清・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 蠢蠢思

    chǔn chǔn sī dòng

    成语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
    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成语出处:沙汀《困兽记》:“而这个念头,近来正又蠢蠢思动的激荡着他,叫他得不到安静。”

  • 蠕蠕而

    rú rú ér dòng

    成语解释:像虫子似的前后蠕动身体,形容准备慢慢移动的样子。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

  • 昂昂不

    áng á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
    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

    成语出处: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是丢了一个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