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言的成语

言的成语(共931个)

  • 嘉论

    dǎng yán jiā lùn

    成语解释: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成语出处:《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 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

    成语解释: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成语出处:《明史・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缄口不

    jiān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缄:封闭;言:说话。
    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不达意

    yán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成语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 不信

    měi yán bù xìn

    成语解释:信:信实,真实。
    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姑妄

    gū wàng yán zhī

    成语解释:姑:姑且;妄:随便。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之辞。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之成理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说的事。
    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归于好

    yán guī yú hǎo

    成语解释: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
    指重新和好。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 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成语解释:由:从;衷:内心。
    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而无信

    yán ér wú xìn

    成语解释:信:信用。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成语出处:春秋・穀梁子《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成章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 多必失

    yán duō bì shī

    成语解释:言:话;失:失误;错误。
    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成语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万语

    qiān yán wàn yǔ

    成语解释: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成语出处:《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 听行从

    yán tīng xíng cóng

    成语解释: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成语出处:《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 万说

    qiān yán wàn shuō

    成语解释:犹千言万语。

    成语出处:《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说,卒赏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