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的成语(共931个)
言笑自若
成语解释: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直言不讳
成语解释: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成语出处:《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甘言厚币
成语解释:甘:甜;币:礼物,金钱。
甜蜜的言辞,厚重的礼品。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侯景传》:“不顾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门之不植。甘言厚币,规灭忠梗。”
言听计从
成语解释:听:听从;从:依从。
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知无不言
成语解释: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
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成语出处:《魏书・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
风尘之言
成语解释: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成语出处:《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言无不尽
成语解释: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成语出处:《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口不择言
成语解释: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成语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言若悬河
成语解释:见“言类悬河”。
成语出处:《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成一家言
成语解释: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沉默寡言
成语解释: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沉厚寡言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计行言听
成语解释: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成语出处:《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重厚寡言
成语解释: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成语出处:《金史・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讹言惑众
成语解释:讹言:诈伪的话。
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成语出处:《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