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的成语(共114个)
摽末之功
成语解释:摽:通“镖”,刀刃,比喻微末。
比喻很小的功劳。成语出处:《汉书・五莽传》:乃至青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
雕虫末技
成语解释:亦作“雕虫末伎”。犹言雕虫小技。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赋论》:“即诗赋一道,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吾未见扬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驾《离骚》而上之。”
旁枝末节
成语解释:喻不重要。
片长末技
成语解释:见“片长薄技”。
成语出处: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
强本弱末
成语解释:犹强干弱枝。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弱本强末
成语解释: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桑榆末景
成语解释:同“桑榆暮景”。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叨陪末座
成语解释: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
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成语出处:《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残灯末庙
成语解释:快要熄灭的灯,将要结束的庙会。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
参与末议
成语解释:是说参加了一点小意见。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三国志吴志张纮传:“初纮同郡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并与纮见待于孙策,参与谋谟。”
冲风之末
成语解释:冲风:疾风。
强风吹到了尽头。比喻原来很强的力量已经衰弱,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橹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雕虫末伎
成语解释:见“雕虫末技”。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余响。”
肤浅末学
成语解释: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
指学识浅薄。成语出处: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毫末之差
成语解释: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