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的成语(共114个)
弃末返本
成语解释:见“弃末反本”。
成语出处:《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去本趋末
成语解释:见“去本就末”。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崇本抑末
成语解释: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末学肤受
成语解释: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成语出处:汉・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末节细行
成语解释: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去末归本
成语解释: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
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成语出处:《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凶终隙末
成语解释: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
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锥刀之末
成语解释:末:梢,尖端。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弃本逐末
成语解释:弃:舍弃;逐:追求。
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末路穷途
成语解释:穷途:处境困窘。
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成语出处:《吴越春秋・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舍本问末
成语解释:舍:舍弃。
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本同末离
成语解释: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成语出处:《后汉书・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离本依末
成语解释:见“离本趣末”。
成语出处:《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秋豪之末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诠才末学
成语解释: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