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成语(共261个)
眼空四海
成语解释: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成语出处: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吃四方饭
成语解释: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迈四方步
成语解释: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
放诸四夷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成语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放诸四裔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成语出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纲纪四方
成语解释:纲纪:治理,管理。
治理天下。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投诸四裔
成语解释: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揭竿四起
成语解释: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成语出处:李大钊《国情》:“然历代君人为人之君者,必以省刑罚、薄税敛为戒,其民始相安于无事,否则揭竿四起矣。”
四方八面
成语解释:到处;各个方面。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朝四暮三
成语解释: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吾见其朝四暮三,无关宏旨。”
丢三忘四
成语解释:见“丢三落四”。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四亭八当
成语解释:亭、当:即停当,妥贴。
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
四战之地
成语解释: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挨三顶四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平妖传》:众人挨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倒三颠四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