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成语(共261个)
四通八达
成语解释:通、达:畅通无阻。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成语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五湖四海
成语解释: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成语出处: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狼烟四起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
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烽火四起
成语解释: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三从四德
成语解释: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成语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名扬四海
成语解释:四海:指全国各地。
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四不拗六
成语解释: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明・杨慎《鲁之郊禘辨》:“古语云‘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
四面楚歌
成语解释: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危机四伏
成语解释: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文房四宝
成语解释:俗指笔、墨、纸、砚。
成语出处:宋・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尔来赏爱君与予。”
四海鼎沸
成语解释: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
形容天下大乱。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三三四四
成语解释:犹言三三两两。
成语出处:汉・王延寿《梦赋》:“尔乃三三四四,相随踉■(足旁)而历僻。”
怕三怕四
成语解释:这也怕,那也怕。比喻顾虑太多,不能做出决定。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昌叫你写,就是说你行,叫你拿主张。你怕三怕四干什么。”
推三推四
成语解释:同“推三阻四”。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7回:“你这家伙胆小怕死,还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个人也敢去!”
没三没四
成语解释: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