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藏的成语

藏的成语(共134个)

  • 修游息

    cáng xiū tóu xī

    成语解释: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 知来

    zhī lái cáng wǎng

    成语解释: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退于密

    tuì cáng yú mì

    成语解释: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知以

    zhì yǐ cáng wǎng

    成语解释:知:通“智”,机智。
    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纳污

    nà wū cáng jí

    成语解释:纳:接受;疾:弊病,缺点。
    包藏容纳罪过缺失。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烹犬

    pēng quǎn cáng gōng

    成语解释:犹烹狗藏弓。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 含垢

    hán gòu cáng xiá

    成语解释:见“含垢匿瑕”。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

  • 正法眼

    zhèng fǎ yǎn cáng

    成语解释:①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陈同甫书》:“盖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两般看,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

  • 简出

    shēn cáng jiǎn chū

    成语解释:简:简省。
    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 邺架之

    yè jià zhī cáng

    成语解释: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 十袭珍

    shí xí zhēn cáng

    成语解释:十袭:把物件一层层裹起来。
    形容很珍重地收藏。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庙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

  • 韫椟而

    yùn dú ér cáng

    成语解释: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 锋敛锐

    cáng fēng liǎn ruì

    成语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 烹狗

    pēng gǒu cáng gōng

    成语解释: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奸卖俏

    cáng jiān mài qiào

    成语解释:藏奸:心怀奸诈。
    心怀奸诈,故意装出媚态以诱人上当。

    成语出处:明・沈鲸《双珠记・剑击淫邪》:逞狐形狗态,忿激诚可羞……恨藏奸卖俏,真个是人中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