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的成语(共83个)
杯水车薪
成语解释: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
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积薪厝火
成语解释:薪:柴草;厝:同:“措”,放置。
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抱薪救火
成语解释: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负薪救火
成语解释: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抽薪止沸
成语解释: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成语解释: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坐薪悬胆
成语解释: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成语出处:《金史・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救火投薪
成语解释: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救焚投薪
成语解释:焚:火灾;薪:柴草。
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米珠薪桂
成语解释: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尝胆卧薪
成语解释: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釜底抽薪
成语解释:釜:锅。
薪:柴。
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成语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厝火积薪
成语解释:厝:同“措”;放置;薪:柴草。
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采薪之忧
成语解释:采薪:打柴。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采薪之疾
成语解释: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成语出处:见“采薪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