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的成语(共83个)
- 薪尽火传- 成语解释: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曲突徙薪- 成语解释: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移开。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 枉突徙薪- 成语解释: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 成语出处: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 未焚徙薪- 成语解释: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 卧薪尝胆- 成语解释:薪: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成语解释: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 
 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 
 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 止沸益薪- 成语解释: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成语出处: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 厝薪于火- 成语解释:厝:同“措”,放置;薪:柴。 
 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成语出处:《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 积薪候燎- 成语解释:比喻自取灭亡。燎,火炬。 -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 食辨劳薪- 成语解释:形容见识卓越。 -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 添油炽薪- 成语解释: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 成语出处:明・李贽《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 
- 薪烬火传- 成语解释:薪:木材。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成语出处: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 救焚益薪- 成语解释:焚:火灾;薪:柴草。 
 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清・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