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胆卧薪
更新:2025-10-30 07:00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作谓语、定语;指发奋图强。
我即卑官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六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书》)
勾践复国 (谜底:尝胆卧薪)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即“卧薪尝胆”。见“卧薪尝胆”条。
此处所列为“卧薪尝胆”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经常打仗,在一次战役中,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困于会稽。后来经过一番努力,获得夫差的赦免,回到越国。句践回国后,刻苦自励,夜晚就睡在柴薪上,并且在席位的上方悬挂一颗苦胆,不论是坐著或是睡前都会仰首看胆,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会舔尝苦胆,用来自我惕励,不可忘掉会稽之耻。他最后终于灭掉吴国,雪耻复仇。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卧薪尝胆”,用来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