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的成语(共76个)
相貌堂堂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才貌双全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道貌岸然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道貌岸然。”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成语解释:相:估量,评价。
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声音笑貌
成语解释: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花容月貌
成语解释: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枭心鹤貌
成语解释:比喻心恶貌善。
成语出处:唐・元稹《有鸟》诗:“千年不死伴灵龟,枭心鹤貌何人觉。”
其貌不扬
成语解释:其:他的;不扬:不出众。
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成语出处: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
音容笑貌
成语解释: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
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成语出处: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人不可貌相
成语解释: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鉴貌辨色
成语解释: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以求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守清禅师》:“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见貌辨色
成语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以貌取人
成语解释: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
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岸然道貌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仙姿玉貌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成语出处:唐・郑《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禁袖皆仙姿。”《乐府诗集・宫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