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的成语(共76个)
睹貌献飧
成语解释:貌:脸色;飧:晚餐。
观察脸色,献上晚餐。形容眼光敏锐,举止适合。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长傲宾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飧。
改容易貌
成语解释: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
变了神色或模样。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灰容土貌
成语解释: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成语出处: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矫心饰貌
成语解释:矫心:违背本意。
故意违背本意,故作姿态以掩饰真情。成语出处:南朝・梁・张缵《让尚书仆射表》:而寸衿所滞,近蔽耳目,深浅清浊,岂有能预。加以矫心饰貌,酷非所闲,不喜俗人,与之共事。
貌如其心
成语解释:外貌长得象他的心一样宽厚老实。
貌合形离
成语解释:貌:表面上。
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貌似有理
成语解释:貌:表面。
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形容实际上没有道理,表面却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仙姿佚貌
成语解释: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佚,通“逸”。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
笑貌声音
成语解释:笑貌:表情;声音:谈吐。
指人的言谈、态度等。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女辗转床席,绝而复苏者数次,迨至转危为安,笑貌声音,不殊常度,而言动举止,如出两人。”
月貌花庞
成语解释:庞:脸庞。
容颜像明月、鲜花一样美丽。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对月貌花庞,饮玉液琼浆。”
云容月貌
成语解释: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狰狞面貌
成语解释:狰狞:样子凶恶。
形容面貌凶恶可怕。成语出处: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我们一方面要领导群众争取斗争的胜利,一方面必须充分暴露敌人的狰狞面貌。”
道貌俨然
成语解释:见“道貌岸然”。
成语出处: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