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成的成语

成的成语(共644个)

  • 百忍

    bǎi rěn chéng jīn

    成语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

    成语出处:《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 一家言

    chéng yī jiā yán

    成语解释: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持重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成语解释: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
    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成语出处:元《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 恪守

    kè shǒu chéng xiàn

    成语解释: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成语出处:《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 不易

    yī chéng bù yì

    成语解释:同“一成不变”。

    成语出处:《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名遂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成语解释: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成语出处:墨翟《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名就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解释:功:功业。
    就:达到。
    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约定俗

    yuè dìng sú chéng

    成语解释: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言之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说的事。
    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积土

    jī shuǐ wéi shān

    成语解释: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积微

    jī wēi chéng zhù

    成语解释:微:细微;著:显著。
    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出言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 蚌病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成语解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官怠于宦

    guān dài yú huàn chéng

    成语解释:怠:松懈;宦:官吏,刚作官时谨慎认真,时间长了就松懈懒散,以致有失。

    成语出处:《文子・符言》:“宦败于官茂,孝衰于妻子,患生于忧解,病甚于且瘉。故慎终始始,则无败事也。”汉・刘向《说苑・敬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

  • 血流

    xuè liú chéng hé

    成语解释: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