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数的成语

数的成语(共87个)

  • 奇不偶

    shù jī bù ǒu

    成语解释:奇:单数;数奇:命运不好;不偶:不遇。
    指遭遇不顺利。

    成语出处: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不偶也?”

  • 行并下

    shù háng bìng xià

    成语解释:谓读书敏捷,一目数行。《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读书五行并下。”《北史.裴让之传》记其次弟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景叹曰:‘应奉五行俱下,祢衡一览便记,今复见之裴生矣。
    ’”祢衡:东汉平原般人,字正平,有才辩,但气尚刚傲,矫时慢物,后卒被杀。

  • 指不胜

    zhǐ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不胜:不能承受。
    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成语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3章:“五代、两宋、辽、金成名的文学家、诗人,指不胜数。”

  • 擢发

    zhuó fǎ shǔ zuì

    成语解释:同“擢发难数”。《宋书.臧质传》:“质生与衅俱,不可详究,擢发数罪,曾何足言。
    ”。

  • 擢发莫

    zhuó fà mò shǔ

    成语解释:擢:拔;莫:不能。
    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 一夕

    yí xì shuò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灾祸频仍,一个晚上受到多次的惊吓。
    数:(ㄕㄨㄛˋ)多次。

  • 一目

    yī mù shù háng

    成语解释:犹一目十行。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 无千带

    wú qiān dài shù
  • 石庆

    shí qìng shǔ mǎ

    成语解释: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简易矣,然犹如此。

  • 只偶

    bǔ shù zhǐ ǒu

    成语解释:卜:占卜;数:气数;只:仅;偶:偶然。
    占卜有时灵验,只是偶然巧合。比喻刚好碰巧。

    成语出处:《后汉书・桓谭传》:譬犹卜数只偶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