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数的成语

数的成语(共87个)

  • 已尽

    qì shù yǐ jìn

    成语解释:气数:命运。
    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成语出处:聂绀弩《论》:“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 罪并罚

    shù zuì bìng fá

    成语解释: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

  • 称薪而爨,米而炊

    chēng xīn ér cuàn , 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
    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称薪而爨,粒乃炊

    chēng xīn ér cuàn , shǔ lì nǎi chuī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
    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 有形可检,有可推

    yǒu xíng kě jiǎn , yǒu shù kě tuī

    成语解释:推:推求。
    有形迹可检验,有数据可推求。

    成语出处:南朝・宋・祖冲之《辨戴法兴难新历》:“迟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 难更仆

    nán gēng pú shǔ

    成语解释: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 多言

    duō yán shuò qióng

    成语解释: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成语出处:《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浑身解

    hún shēn xiè shù

    成语解释: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
    全身所有的本事。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 天文

    tiān wén shù zì

    成语解释:表示极大的数字。

    成语出处:张爱玲《小艾》:“物价已经涨成天文数字,到了天尽头了,还是涨。”

  • 不足齿

    bù zú chǐ shǔ

    成语解释:足:值得。
    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 讳树

    huì shù shù mǎ

    成语解释: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辄作日恶

    zhé zuò shù rì è

    成语解释:辄:总是,就;恶:心中难受。
    总是接连几天心里感到难受。形容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难受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欢乐之趣。’”

  • 备位充

    bèi wèi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
    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 更难仆

    gēng nán pú shù

    成语解释:见“更仆难数”。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 寻行

    xún háng shǔ mò

    成语解释: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宋・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