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数行并下
shùhángbìngxià

数行并下

拼音
shù háng bìng xià
注音
ㄕㄨˋ ㄏㄤˊ ㄅㄧㄥˋ ㄒㄧㄚˋ
情感
繁体
數行並下
近义词
一目十行

数行并下的意思解释

谓读书敏捷,一目数行。《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读书五行并下。”《北史.裴让之传》记其次弟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景叹曰:‘应奉五行俱下,祢衡一览便记,今复见之裴生矣。
’”祢衡:东汉平原般人,字正平,有才辩,但气尚刚傲,矫时慢物,后卒被杀。

数行并下详细解释

数行并下释义

犹“一目十行”。见“一目十行”条。

数行并下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目十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般人用眼睛看书,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却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来形容阅读速度很快。比较早的用法出自于东汉孔融〈汝颖优劣论〉。这一篇〈汝颍优劣论〉,就是当时众多品评文章之一。孔融分别从八个方面来论证汝南人士胜于颍川人士:戴子高颉颃天子,许子伯嚎哭时事,许掾兴水利助乡里,张元伯鬼魂通灵,应世叔能同时阅读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义兵讨伐乱逆,袁著上书进谏。汝南地区这八个人的行为,在孔融看来,颍川人士都无法做到,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以举证事例的方式,驳斥陈群的颍川人士优于汝南之说。原文中就见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书・简文帝本纪》、《齐书・河南王康舒孝瑜列传》则有读书“十行俱下”的说法,文献上也见有“七行俱下”、“数行并下”等用法。后来以“一目十行”最为常用,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

数行并下书证

  • 01.《梁书・卷八・昭明太子列传》:“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数行并下”的单字解释

  • 】shǔ
    数(數)shù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几,几个:数人。数日。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 】xíng
    行xíng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从事:进行。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 】bìng
    并bìng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恘g)。并行(x妌g)。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 】xià
    下xi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