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狼的成语

狼的成语(共153个)

  • 前虎后

    láng qián hǔ hòu

    成语解释: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成语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 进退

    jìn tuì láng bá

    成语解释:跋:踩,踏。
    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中山

    zhōng shān láng

    成语解释: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之威

    hǔ láng zhī wēi

    成语解释:威:威力,威风。
    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 之心

    hǔ láng zhī xīn

    成语解释:比喻凶残的野心。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 拒虎

    yǐn láng jù hǔ

    成语解释:见“引虎拒狼”。

    成语出处: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引虎拒

    yǐn hǔ jù láng

    成语解释: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 狈万状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成语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
    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 虎咽

    hǔ yàn láng tūn

    成语解释:咽:吞。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 官虎吏

    guān hǔ lì láng

    成语解释: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 枭视

    xiāo shì láng gù

    成语解释: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成语出处: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 鬼抓

    guǐ zhuā láng háo

    成语解释:同“鬼哭神号”。

    成语出处: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听见他这么鬼抓狼嚎,心乱得不知怎样才好。”

  • 虎咽

    hǔ yàn láng cān

    成语解释:咽:吞。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 吃幞头

    láng chī fú tóu

    成语解释: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 艰狈蹶

    láng jiān bèi juě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