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狼的成语

狼的成语(共153个)

  • 声名

    shēng míng láng jí

    成语解释: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
    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 豕突

    shǐ tū láng bēn

    成语解释:豕:猪;突:猛冲。
    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成语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入室

    yǐn l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
    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成语出处:元・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 狈不堪

    láng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
    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 烟四起

    láng yān sì qǐ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
    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 赃污

    zāng wū láng jí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 顾狐疑

    láng gù hú yí

    成语解释: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成语出处: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

  • 贪虎视

    láng tān hǔ shì

    成语解释: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 之吻

    chái láng zhī wěn

    成语解释: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 之国

    hǔ láng zhī guó

    成语解释: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 空手套白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

    成语解释: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杯盘

    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见“杯盘狼藉”。

  • 粒米

    lì mǐ láng lì

    成语解释: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 鹰视

    yīng shì láng gù

    成语解释: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 鹰视

    yīng shì láng bù

    成语解释: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