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的成语(共183个)
捷足先登
成语解释:登:方言“得来”的合音。
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先斩后奏
成语解释: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身先朝露
成语解释: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成语出处:《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先声夺人
成语解释: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先礼后兵
成语解释: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一马当先
成语解释: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近火先焦
成语解释: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先花后果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生下三女一男:儿子名承祖,长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来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长,次即承祖。”
有言在先
成语解释: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先天不足
成语解释:先天:中医指人或动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时期;与“后天”相对。
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
捷足先得
成语解释:捷:快;敏捷;足:脚步。
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未老先衰
成语解释: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叹发落》诗:“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先忧后乐
成语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奋勇当先
成语解释: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先见之明
成语解释:先见:预见;明:指能力。
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