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的成语(共113个)
任劳任怨
成语解释:任:担当、承担。
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成语出处: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天怒人怨
成语解释: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杯酒解怨
成语解释: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
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杯酒间可解。”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丝恩发怨
成语解释:丝、发:形容细小。
形容极细小的恩怨。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敛怨求媚
成语解释: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
鹤怨猿惊
成语解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民怨沸腾
成语解释: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自怨自艾
成语解释: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人怨神怒
成语解释:形容民愤极大。
成语出处:《晋书・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怨声载道
成语解释:载:充满;道:道路。
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怨气冲天
成语解释:怨恨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愤情绪极大。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怨气冲天。”
埋天怨地
成语解释: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盗怨主人
成语解释: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白华之怨
成语解释: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