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的成语(共113个)
- 无尤无怨- 成语解释:尤:怨恨。 
 毫无怨恨。-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 
- 恩怨了了- 成语解释:了了:清清楚楚。 
 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 怨女旷夫- 成语解释: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无。” 
- 旷夫怨女- 成语解释: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 
 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怨入骨髓- 成语解释: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成语解释: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 
 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解释: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 勇动多怨- 成语解释:勇动:鲁莽妄动。 
 鲁莽妄动必招致很多怨恨。-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智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贵。” 
- 怨府祸梯- 成语解释:怨府:怨恨集中的处所;祸梯:导致祸害的途径。 
 指人成天沉浸在怨恨之中,成为致祸的根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 怨旷思归- 成语解释:旷:久。 
 怨恨别离长久,盼望早日还乡。- 成语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 德以抱怨- 成语解释:德:恩德;怨:仇怨,怨恨。 
 以恩德回报仇怨。-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 死而无怨- 成语解释:怨:怨恨。 
 死了也不怨恨。《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
 ”。-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而无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 没齿无怨- 成语解释:比喻永无怨言。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恩甚怨生- 成语解释: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 成语出处:《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