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的成语(共113个)
- 怨天尤人- 成语解释: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 
 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神怒人怨- 成语解释:谓人人怨恨愤怒。 - 成语出处:《晋书・殷诰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多忧,将及社稷。” 
- 猿啼鹤怨- 成语解释:见“猿啼鹤唳”。 -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 
- 猿悲鹤怨- 成语解释: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 成语出处:宋・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诗之二:“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 
- 猿惊鹤怨- 成语解释:猿猴惊恐,鹤哀怨。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多指因战乱,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亦作“猿悲鹤怨”、“鹤怒猿啼”。 - 成语出处: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 
- 痴男怨女- 成语解释: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 以德报怨- 成语解释: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以怨报德- 成语解释: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 
 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 恩怨分明- 成语解释:恩:恩惠;怨:仇恨。 
 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 以直报怨- 成语解释: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恩恩怨怨- 成语解释: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 成语出处: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 
- 怨天怨地- 成语解释: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 -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 任怨任劳- 成语解释:见“任劳任怨”。 -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敌惠敌怨- 成语解释:犹言报德报怨。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六年》:“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 无怨无德- 成语解释: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